从化区先进集体:区市政排水管理所

来源:原创 作者:从化区总工会    2020-06-19

▲排水工人在疏通下水道


排水管线的守护者  城市血管的清道夫


“咦,怎么那么臭呀?”打开的沙井盖旁,下水道的恶臭让过路的行人纷纷掩鼻而行,而两名工人正不断地抽拉着水管,对下水道进行吸污、疏通、清洗。虽然,他们每天都在做着最脏最累的苦差事,但却没有多少人能叫得出他们的名字——排水工人。

他们,都是最平凡、最基层的一线工人,兢兢业业地守护着从化142公里管网和9000个井盖,在应急抢险的重要关头冲锋一线,为我们的城市营造一个干净、舒适、安全、健康的生活环境。他们,都来自同一个地方——区市政排水管理所(下简称“排水所”)。今年,这个团队被评为了“从化区先进集体”。


 

疏通一方下水  便利一方百姓

 

近年来,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,市民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,加大城市软环境建设势在必行。其中,污水不漫溢、大雨无内涝也随之成为市民对美好生活的一种需要,要保障排水通畅,就得靠排水工人为城市的“血管”疏淤排障。

有人说,排水工人是城市“血管”的清道夫,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夸张。身穿“全副武装”,潜行在内径不足1米的管线里,管内光线不足,紧靠安全帽上的照明灯探视前方,脚下是深深的淤泥,还要忍受管线内闷热的空气和刺鼻的臭味,可谓是寸步难行。那是怎样一种非人的工作环境,我们不能理解,只有踏进过管线的排水工人们才能有最令人信服的话语权。“管内空间小,我们只能‘挤’进去,弓着腰前行,身后还要牵拉着设备,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苦。”一位颇有经验的排水师傅回忆着多年的工作。

排水所主要负责城区市政雨水管线及附属排水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,包括排查设施隐患、预防城区内涝、参与应急抢险等,平时,我们最常见的就是排水管线的维护与排查。据统计,我区现有公共市政排水管线142公里,附设井盖9000个。由于大部分管线都是上世纪90年代所建,管径较细,排水量小,日积月累的淤泥和生活垃圾容易造成管线被淤积堵塞、排水不畅,形成内涝黑点。为此,排水所定时定点对城区排水管线进行疏捞处理,同时加大雨后清淤力度,确保排水设施完好畅通。

排水所副所长钟广聪介绍:“目前,我们采取的是‘人工+机械’的清淤方式,为了达到更好的清淤效果,直径达到2000px以上的管线,我们会安排人工清淤,但大部分会依靠机械,为工人们争取更好的工作环境。”现在,排水所拥有大排量抽水车(龙吸水)2台、全地形移动泵站1台、强排车1辆、抓泥车2辆、高压清洗车1辆、液压泵2台、挖掘机1辆、轻型自卸车3辆,除了用于抢险的强排水,也会用于平时的管线清疏。去年,排水所累计完成排水管网(渠箱)清疏约30公里,整改设施隐患1415多宗,在汛前开展排水井盖防护网专项检查,更换了894个存在缺损或残旧问题的安全防护网,全区设施运行状况总体良好,水浸黑点基本消除。

 

雨情就是命令  排涝刻不容缓

 

排水所的工作其实贯穿整个汛期的。汛前要做好安全隐患排查,汛间启动防内涝应急预案、协助做好抢险排涝工作,汛后积极疏捞清淤以保障管网畅通,环环相扣,丝毫马虎不得。

每年端午节前后,“龙舟水”泛滥,我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内涝,给市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。在收到“三防办”应急工作部署后,排水所会立即启动防内涝应急预案,组织人员对城市排水设施展开巡查,并在城内路、青云路、河滨北路(儿童公园段)等重点路段安排值守人员,确保强降雨期间不出现安全事故。其实,这样的应急处置,只是排水所工作的一个缩影。据统计,排水所去年共布防抢险出动35次,出动抢险人员近700人次,出动抢险车辆200多车次,围蔽设施1380套次,为市民的出行安全提供了保障。

如果说做好防涝排险是排水所日常工作有序开展的体现,那么抢险排涝就更能体现团队的整体作战能力。相信很多人都记得,2014年5月23日,我区遭遇百年一遇洪灾,全区范围内普降大暴雨,致使城区多处受到洪涝灾害,严重地域的小汽车更遭遇了“没顶之灾”,市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。当天,排水所立即全员出动,派出抢险车辆15台,在城区内循环作业,采取积极措施马不停蹄地抽排积水。面临机械设备不足的难题时,排水所立即采取人工清障,分片分区分路段包干到位,排水工人人工清除积水,清理水井篦子的杂物垃圾,在积水严重地段,排水工人还得手动打开井盖,加快退水速度,为了保障安全,必须做好警示措施,甚至一直看守着,直到积水排清。从天亮到天黑,20几个小时排水工人坚守着每个值守点,无一人缺岗。经过一天一夜的连续作战,积水终于慢慢退去,这时已经是次日的凌晨,排水工人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,却顾不上回家休息,而是继续反复地检查着他们所负责的每个排水设施……

“初心不改,使命常在!”这并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全体排水人员的信念。今年3月,因水务系统改制,增设了排水公司,分担但并不完全代替排水所职能,虽然大部分排水工人调离了原来的工作岗位,但他们的责任感、归属感仍在,常态保持排水人的奋斗精神和克难精神,为我区排水事业贡献力量,努力提高市民群众的安全感、幸福感。